山西省屯留县第三中学校 苗满红
一、有理想、有追求的几年:
不得不反复提及的是2010年的国培计划,那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点和转折点。在那以前,因为2008年刚满40岁就我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并且担任学校教导主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娇娇者,我已经为自己是个在我们学校甚至在屯留县都小有名气的教师而常常沾沾自喜。但参加了2010年的山西师范大学首批国培计划短期培训班以后,我才真正面对面的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我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我为我原来自满的想法感到深深的愧疚。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学员们的大胆参与,新知识新理念的巨大冲击,都对我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我开始把目光从单纯的教学转向了教学研究。不是一般口头上的研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教学,关注教学的各个因素并努力的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实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知道了在《语文报》的官方网站---中华语文网上开通了教育博客,开始关注像于余映潮、董一菲、窦桂梅等真正的名师是怎么进行语文教学的,他们的每篇好文章我都抄录了笔记,反复揣摩,自己写体会,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使我的教学进步很快。
2010年的国培计划成了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我把自己的目光高标准的定位到语文名师的高度并开始对自身已有能力进行新的挑战。用国培班同学们开玩笑的话说就是选择了追求卓越,就需要选择一天当作一天半,选择晚上睡两头还是睡中间。(晚上8点睡11点起4点睡7点起叫睡两头;11点睡3点起叫睡中间)。我申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山西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作为长治市唯一的一名语文老师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在职学习班”学习,站在一个高的起点去学习理论;我参加了山西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的评选,2012年被批准;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经典美文与课堂读写训练”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文苑杂志上发表了“有爱的人生更精彩”主题阅读指导;辅导学生参加了“语文报杯”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并获得辅导一等奖,担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农语中心”的版主,参加了山西省中学语文“金钥匙奖”教学比赛获得二等奖,参加了山西省首届教育技术能力应用大赛获得一等奖。自荐担任北师大在长治举行的“育师启智· 全国初中语文新课标疑点解析与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长治区域活动的主持老师。参加了山西省十佳教育博客评选获得优秀奖,在各种不同的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
有时候我觉得我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提高自己,2011年暑假我曾经7月自费到黄山参加全国中语会和语文报组织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回来后写了系列感受文章“背起行囊走黄山”,刊登在《屯留课改》上。8月自费到哈尔滨参加了全国中语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全国中语会农村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论坛”,回来后写了系列文章“怀揣梦想闯关东”;2012年暑假我7月自费去上海参加北师大组织的“全国语文名师交流大会”回来后写了系列文章“南北名师聚上海”,8月还自费到江西庐山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作家与语文教师面对面”活动,回来后写了系列文章“东西学子会庐山”。今年暑假已经报名再去湖南参加全国中语会和语文报组织的“第九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摩。2013年暑假到长沙参加语文报组织的“第九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摩。2013年8月到天津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语文教师百佳评选”复试,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13年11月被省教科院选拔为省“送培下乡”专家赴晋城、临汾送教下乡。2014年,参与了全山西省初三学生中考复习专用书“试题研究”和“中考面对面”的编写。2014年担任 “全国真语文说课大赛”的评委。近几年还被省教厅评为“国培计划优秀学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综合实践课程项目组评为优秀学员。”我觉得我这几年取得一些成绩都得益于我平时的努力学习与实践。后来我想,这些成绩如果不是那次国培计划让我开了眼界,也许我这辈子都只会是一个井底之蛙并且觉得自己看到了好大的一个天。
二、有思考、有实践的几年:
回校后,我把听到的观点进行了整理,用“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为什么?”为统领对专家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内化和运用,使我的教学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境界,开学后我上了15课,写了15篇备教手记博文,篇篇都有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15篇都被中华语文网评为精华文章。我教学实践的成果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学校专门安排我进行了“新学期新课堂---语文教学实践汇报研讨会”专题讲座。老师们听后,对我的学习、钻研、敬业精神非常佩服。学习交流的非常成功。
首先我注重了备课环节的变化,我先写的是备课手记----包括“素读”课文的个性化初感受,再读教学参考上的名家文本解读资料或相关的课堂实录,然后再自做练习题目。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情和文体来确定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方法时,我知道了千变万化的课堂和千变万化的学生思维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来操作,因此我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只确定大思路,而不拘泥于小细节---例如,当用教案则用教案、当用导学案则用导学案。当用多媒体则用多媒体,当用常态课堂则用常态课堂。当细则细,当粗则粗,当讲则讲,当议则议,果断取舍。而这个思路就是2010年国培计划上王荣生老师教给我的。
备课注重挖掘教材盲点。例如在备教《蜡烛》一课时,我忽然产生了深深的震撼。以往这样的课文潜规则就是一带而过的,现在我觉得本来学生就阅读量小,凡是能选入课本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好好读读而不能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就忽略它。这一读我就读出了教材中没有挖掘到的一个问题:敌人在不停地打炮,而老妇人远不如红军战士行动敏捷,连五个年轻的红军战士都在几秒钟内内一死四伤。而老妇人在广场上行动迟缓,那是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炮弹没有落在她身边呢?我的个性化阅读是:再残酷的战争也有善良温柔的一面,再残忍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这是人性中的光辉。战争是巨大利益下“战争狂人”发起的,而这些被卷入战争的普通士兵其实是无辜的。他们也许被老妇人感动了,不忍心将这世界上最美的画面和最美好的情感毁灭。战争是残酷的,但战争背后展现出的那种人性的光辉却是美好的。
上课注重结合学生体验。又如我们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同学们对父亲亲自送我车站发生了疑问,因为这一送不是送到北京,而只是送到浦口车站,有必要非这样做吗?学生结合自己父母送自己的情形一下子悟出来了:父亲觉得非常有必要。母亲已远去,儿子又即将远行,自己感觉在世时日不多,一家人四分五裂,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父亲在想多见一面是一面,多呆一会是一会,能为儿子再做一点事是一点事。不能送到北京,就是送到车上也行;不能给儿子更多的帮助,就是给儿子去买几个橘子也行。这是怎样的一种父子情深啊。我还为学生补充诵读了我写的文章“千言万语难述尽”让学生体会我妹妹为什么要把我送到车站后还执意要买个站台票把我送上火车,还追着火车挥手致意。学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听到动情处,有好几个同学甚至也泪流满面。
指导注重进入学生情感。在指导学生写作单元主题 “爱”的文章时,恰逢长治市文明办等单位组织“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系列活动,我抓住这个契机,首先我推荐给学生借鉴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平凡人、平凡事,但文章却是那么的感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走进情感的深处,才能打动读者。我的下水作文是《感谢我那个孝敬父母的好妹妹》,写我同父异母的妹妹忍痛放弃自己的爱好,先是伺候瘫痪在床的父亲五年,接着又陪同母亲在各大医院之间手术、化疗等长达两年之久,还放下自己的“自尊”替父母寻找我这个四十多年未曾谋面的哥哥,了却父母最后的心愿。我还以实际行为为学生诠解“爱”。我报名参加了长治市“九九重阳节---陪同老人登山活动”,我家连生父母、养父母、岳父母共有6位老人,但已经有4个离我远去了。岳母有病,能参加的就只有我养父了;我还利用放假时间让同学们回家找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起名叫“唤起那些尘封的美好记忆”。学生们有对《背影》的感悟底蕴,又有我下水作文的近距离模式指导,特别是学生们感动于我实际行动中的孝心与执著,于是那些珍藏在记忆深处平时不愿意表达或者表达不出来的浓浓亲情一下子从心底喷涌而出,通过找照片,写解说词,自荐、推荐,上传博客参加“上党孝星”的征文活动,学生们开始把目光从自我转向他人,从单纯的写亲身经历拓展到写所见、所闻、所感,视野得到了开阔,情感得到了升华,写出来的文章实实在在的感人,并且在交流中更加懂得了感恩与孝敬父母。
辅导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我在课堂上仍然精讲多练,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寻找解读文本的最佳切入点,但课下却丝毫放松没有延伸管理。我利用每天晚自习前的一小段时间指导学生读书、默写、积累。我布置课后作业不是一刀切、积累式、任务式,而是学生随做随交随批阅随指导的形式,每节课的时间段我重点批两本,因为那样做能在不感觉疲劳的情况下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全方位“庖丁解牛”式的分析,然后利用课间时间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不但得到了知识、技能的指导,还得到了情感、方法的熏陶,在愉悦中随我欣然前行、前行中采摘收获。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自费征订了作文素材等杂志赠送给学生阅读、借鉴、开阔眼界,出资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作文竞赛。学生语文成绩的整体提升以及多次在全国性的作文竞赛中获奖让我感到很欣慰。
三、有引领,有提高的几年:
对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我觉得国培计划就为我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让我感受到了山西师范大学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让我知道了那么多教授都在辛勤研究教学课题;让我知道了那么多名师都仍站在教学课堂上潜心研究。我非常感动,我也决心像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学做老师,一辈子在能力的边缘工作,一辈子致力于追求卓越。所以我在我们学校也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随着眼界不断的开阔,我觉得我不应该仅仅把自己定位于当好一个中学教师,我想我还应该向教育家的目标努力;我觉得我还应该是一面旗帜,让那些现在和将来在山区教育岗位上工作的老师们看到希望,坚信努力工作带来的收获,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上进的理由。
一花独秀不是春,满院花开才动人。教育需要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我知道,许多年轻教师也非常想学习,非常渴望成长。这就需要一些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专家”或者“土专家”深入课堂,跟踪指导,打磨教师,打造课堂。当教师真正感觉到学习与其生活事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时,就有了说服力,就会让教师自觉自愿地走上专业成长之路。而我则愿意充当这个“土专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用于引领年轻教师的成长。每次学习我都把学习来的经验写成文章,毫无保留地在《屯留课改》刊物上与大家分享;在自己勤于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学校的年轻老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而2013年11月,我随山西省教育科学院作为国家培训省级专家团成员赴晋城、临汾送教下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则是对我这种研究和引领的一个最好的肯定。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最终目的,一个学校的成长才是最棒的。伴随着屯留三中的新课程改革,我的创新课堂教学驶入了发展提高的快车道。一线教师两下杜郎口学习取经,学校教研室大量翻印“人民教育”上课堂教学实践的文章供老师学习,学校为老师订阅大量的教学类报刊杂志,引领全校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从不同角度反复实践完善我校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2011年“屯留县课程改革现场会推进会”在我校召开,《屯留课改》刊登我校多篇课堂教学改革尝试经验体会的交流文章,在锻造了三中教师群体的同时也成就了我的课堂教学,促使我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促使我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在实践中我逐渐明白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分高能”的人才,不是“高分低能”, 也不是“低分高能”。现在要分数,将来要能力,二者不偏废。以前注重了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总觉得自己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理所当然认为可以成功,后来发现在能力培养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脑子里边有点新东西,但却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管理上做到了并举并重。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比如说书声朗朗,比如说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都在师生中大力提倡;教学改革中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过分自主,比如对学生惩戒教育的缺失我们也都进行了重新定位。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充分尊重教师的体验,不搞一刀切,不过于强化,让他们在坚守自己已有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去努力学习,加大改革创新的步伐,在不断完善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3年,是2010年国培后新招学生三年后收获的一年,屯留三中中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县600分以上学生只有60名时,屯留三中也有了两名,两名同学还获得了屯留一中的奖学金15000元。三中当年考取高中人数多达60多人。师生违法犯罪率为0,安全重大事故0,被市教育局评为“三育人”先进单位,被县委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而语文学科则是长治市表扬的优势学科。与我同年级组的两个语文老师三年来导学案共享,试题共享,优秀学习方法共享。我们很快凝成了一个坚强的集体,共同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前行。其中一名试用期教师张慧娟考取了正式教师;另一名正式教师申爱丽则被评为了县级教学能手。两人同时获得了中华魂演讲征文辅导奖。她们两个人都是校教学能手,都承担了公开课教学并受到好评。
县里课标培训结束考试时,有一个题目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觉得上好语文课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我是这样答的: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会有浓厚的兴趣去钻研教材;因为热爱,所以会有极大的耐心去了解学生;因为热爱,所以会有激情面对每一堂课的预设以及生成;因为热爱,所以有勇气直面教学的失误乃至成功。这不是标准答案,这是我独特的感悟。而这个热爱与感悟就来自于2010年的师大国培。
我常常从感恩的角度说:我是山西师大国培计划的最早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培计划改变了我的人生。